現在買車買房都不是一般薪水階級負擔的起,就算申請分期付款,除了冗長的貸款期數外,一開始的頭期款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。大多數人會求助於父母,就拿我朋友來說,計劃今年年底跟愛情長跑了八年的女友結婚,但小倆口並沒有什麼存款,目前也都居住在爸媽名下的房產中,無論是購買屬於自己的小窩,或是婚禮的籌備,對他們都是很大的負擔,於是朋友就跟父母借錢來支出婚禮的費用跟房子的頭期款,父母雖然一口答應借錢,但也衍生出不少問題。
見到寶貝兒子來跟自己求助借錢,做父母的當然義無反顧,只是就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工作都沒存到錢,付了房子頭期後的貸款會不會繳不出,怎麼會連結婚的錢都沒有。最重要的是,今後要繳房子的貸款,又怎麼可能有閒錢把借錢還給爸媽呢?所以雖然朋友順利的從父母那借錢來應付結婚所有開銷,過程中卻爭吵不斷,倒不是父母跟孩子計較借錢的多寡或是還不還的問題,而是這樣的借錢壓力會不會把孩子的肩膀壓垮。這樣的心態我跟朋友討論也解析過,幸好他慢慢能理解父母的苦心,也努力在規劃著未來每一分錢,足以繳交貸款又同時歸還給爸媽。
朋友聽從我的建議,自己擬定了一份借據,上頭寫清楚借錢的金額、歸還方式、日期、利息計算、擔保方式等等,然後把借據列印成三份,在回老家的時候把一份親手交給父母親,一份交給我當證人保管,一份他自己留存。雖然爸媽覺得借錢給兒子天經地義,幹嘛還寫借據那麼生疏,但在那瞬間,我看到朋友爸媽臉上很放心的表情,也對兒子的責任感覺得開心。而我也相信,跟父母借錢的人,很多抱持著乾脆不用還的心態,但擁有歸還的責任跟面對的勇氣,不也是孝順的一種方式?
就法律層面來說,無論借錢的對象是誰,借錢還錢天經地義,就算與親人之間的借錢關係多了一份親情存在,但倘若也能當做是跟銀行跟朋友借錢般地負起責任,避免讓借錢去破壞與親人間的感情,才能同時兼顧解決金錢問題與維持親情獲得雙贏。我朋友的父母偷偷告訴我,其實原本一開始借錢給兒子,就已經不打算要求他還錢,只是當爸媽的難免擔心,所以愛叨念了些,但是看到兒子願意為自己的借錢行為一肩負起責任時,心裡的安慰遠勝於金錢的價值了。